top of page

社區故事寫作工作坊

帶領藝術家:阿三

創作者名單 (排名不分先後):啊祖、區婉柔、楊翠湖、鄭康健、潘淨懿、蔡詩敏

T_C07373.JPG
DAMZ7607.JPG

公園是

(註:這首詩是文字組參與者的共同創作。他們以「公園是」為句子開首,各自草擬不同句式,最後揀選及編排,合成這首詩作。他們對「公園」各有想像,同時似有共鳴;詩這種文體,本就是容許不同聲音存在,透過撞碰產生歧義。而句子變成直幡,放置於天水圍公園不同地方,又增添多一層意義。)

生活的擴噪器 

一聲不響等待旅人整理行裝

夏天可樂裡的氣泡

一個部門:失物認領處

繁華虛假下 最真實的喧鬧

沒有考試和責任。剩下遊戲

思考蹦跳 創作漫遊

氹氹轉帶你轉回夢的起點 

對童真的妥協

忘記時間的好地方 

公園回憶

 

編者前言:

文字工作坊第二節,我們一起夜遊天水圍公園。

參加者二人一組,自訂行走路線,一邊行公園,一邊向對方分享關於公園的回憶與感受。講述者負責決定路線,聆聽者被蒙上雙眼,以耳朵與步伐發現公園。當晚公園環境、遊走的時間與空間,及參加者個人記憶,交織出不同的經歷與回憶。

本部份短文,是參加者聆聽對方的記憶後,結合自己的理解與想像,重新書寫及虛構「公園回憶」。而這「公園」,不一定談及天水圍公園。

​亭

 

編者前言:

談及社區與公園,我們會談到居民、當區工作的人,或一眾使用者。然而,公園中裡的亭,可否是其中一位持份者?

文字組參加者,將亭想像為一個角色。他們以擬人化方法,選定天水圍公園裡某一個亭,按其外觀和位置,既寫實又虛構地寫出關於亭的故事。所以,亭可以化身為「肥教主」、「實習生」,或旁觀社區的某一位人士。

​公園角色

 

編者前言:

 

名字,或多或者代表著一個地方或人的個性。你有沒有想過,公園裡經常出現的人,他或她的名字是甚麼?

文字組參加者透過連串遊戲,羅列一些單字來;他們再從字的結構、形象、字意、讀音或其他方法,聯想那個字的意思。那些字,就是在公園內活動的角色名字;而字的意思,便主宰了那個角色的命運。只是,意想不到參加者用上「歿」及「我」作為角色的名字。

bottom of page